百忍大全

18009463495efc3a5c5bee1.jpg

百忍大全

百忍大全

數量(本):

善書介紹

  《百忍大全》所載,即記述張公藝公的故事。據舊唐書卷一八八記載:鄆州壽張人張公藝,九代同居。

  張公藝公,六世紀到七世紀中國壽張(今山東梁山)人,九代同堂。北齊、隋、唐各朝都對他家予以表彰。公元六六五年,唐高宗封禪泰山,經過壽張時,來到他家,問他所以能夠全家一起共居之因,張公藝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進獻。唐高宗很贊同,賜給他縑帛。

  忍;忍耐之意。六波羅蜜之一。即令心安穩,堪忍外在之侮辱、惱害等,亦即凡加諸身心之苦惱、苦痛,皆堪忍之。忍辱含不忿怒、不結怨、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。佛教特重忍辱,尤以大乘佛教為最,以「忍辱」為六波羅蜜之一,乃菩薩所必須修行之德目。又「十善行」中有「忍辱行」,即指忍受各種侮辱惱害而不起瞋恨心之修行。

  《法集經卷三》載,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,有六種功德力,即:

(一)能忍所罵,菩薩得「如響平等智力」,雖被人叱罵,而能忍受不加報復。如響,謂如空谷之答眾響。

(二)能忍所打,菩薩得「鏡像平等智力」,雖被人捶打,而能忍受不加報復。鏡像,謂如明鏡之印現眾像。

(三)能忍所惱,菩薩得「如幻平等智力」,雖被人惱害,而能忍受不加報復。如幻,謂如變幻而不實。

(四)能忍所瞋,菩薩得「內清淨平等智力」,雖被人瞋呵,而能忍受不加報復。

(五)八法不動,菩薩得「世法清淨平等智力」,故不為世間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等八法所動。

(六)煩惱不染,菩薩得「集因緣平等智力」,故一切煩惱皆不能染。